2016年元月16日,台湾大选落幕,没有一兵镇压、没有一丝报复,完成第四次政党轮替,和平交权。
我们比台湾人还要欢喜,更是感动的流泪,低头巡视周围,更是酸甜苦辣咸浸透悲凉心底。
回顾台湾真正实现全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民主宪政,经过了20多年的争取。有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地方。
第一:竞选的累积。1948年戒严法颁布,禁止各种集会,出行携带各种证件。如同我们今天状况。《中华民国宪法》部分停止生效,可是(地方自治)(选举制度)在运行,县议员和县长、省议员都是在(1)无记名投票(2)候选人一律公开竞选下进行,自治是优势。
竞选是选举过程中不可少的环节,这就要(拜票)也就是拉票,拉票的对象是人民,尤其是底层民众。参选者没有一张纸选票的累积,就不会赢得官位,而不是像我们国家拿礼品拜上司。选票直接决定您必须努力去为民众做事,接受民众的裁判,民意决定了您的仕途。
重要一点是:人们必须投下有价值、对自己负责任的票。
下面是选举的逐级开放。
1950年,公民直选局限于乡镇两级民意代表和行政官员。
1954年之后,省议会议员由选民直选。开始形成党外群体。
1969年开始,中央民意代表,立法、监督等各方面的行政官员,开始增补选举。
1977年竞选,不再是单打独斗,而是发展成联合竞选。这是组织化的标志。
1978年,增额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选举,党外助选团成立,11月提出了十二条政治建设的共同政见。12月党外候选人座谈会500人集体公开亮相,党外活动更具成熟与规模。
1984年5月,由公职身份的党外人士成立“公政会”,未被承认也未被否认。
1986年9月,在没有开放党禁情况下,民主进步党成立。
1979年,蒋经国首次提出政治民主化,意味着国民党由当然执政向竞选执政转变。
无数次选举的考验,党外人士被选举的比例逐年增加,选举层面慢慢从地方扩大至中央,党外运动的目的是通过竞选历练,最终组建反对党。
选举对国民党威权统治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大。
到1980年31年间,台湾每年选举平均1.4次之多,不包括市、镇、乡。
选举成为生活习惯,提升民主素质。官员也习惯为民众把事情做好以争取民心、民意。选举由乡镇慢慢深入中央,政治格局慢慢改变。从下到上的选举成为以后实现民主的土壤。
中国今天比当年台湾是严酷的。我们农村还是有选票的,到了乡镇、县级就没有了选票。姚立法先生做的很好,我们是否从最低层开始,指导民众如何使用选票维护权利,指导民众中的精英如何成为民意代表,逐步争取话语权,层层向上推进。选举过程也是唤醒过程。
很难很难,真不知道怎样做。
第二:民刊
1949年11月由国民党内人士雷震创办《自由中国》,1957年第16卷第7期,朱伴耘的文章喊出了:反对党、反对党、反对党……。1960年因筹组中国民主党被查封,之后,党外选举活动持续活跃。
1968年《大学》,1971年开始涉问政治,成为政论杂志,造就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,日后大都投身党外运动,1973年被查封。
1975年8月《台湾政论》创刊,黄信介、康宁祥、张俊宏等人继承批判当道的传统,搭起民间舆论的发言台,更多倡言推进体制内改革的温和倾向。只存在了5个月,却标志着党外力量的重要整合。
1979年8月,《美丽岛》创刊,社务委员囊括了党外反对派人士,12月10人权日,两万多民众举行示威游行,152名党外人士被捕,12人被重判。
这些没有吓倒党外人士,却产生了两股新生力量,一是为被告辩护的15名律师组成的辩护团,二是被判刑家属们纷纷参加1980年的竞选。
1979年封杀的出版物还很多。
今天的残酷现实是不可能办任何书报等刊物,只能网络去做,虽然被封杀可这是最好的一条路,如何增加凝聚力还要经常聚会沟通,先从小的地域发起同城,再慢慢扩大。说明一点,要有不怕打压的心理准备。
第三:经济
民主的到来离不开中产阶级的支持
80年代台湾维护民权的运动急剧增加,竞选和民刊两股潮流加大,中产阶级由支持民刊已经成为变革的主导力量。
台湾20多年的抗争也付出了生命。
第四:执政者
国民党是一党独大,蒋经国大度地多用沟通而不是滥用镇压,执政者的开明在民主转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共产党是一党专制,当权者不用沟通,只用权力、财力、武力进行镇压,因为暴力见效快。
1986年3月,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,蒋经国提出了政治革新的主张,并逐步推出和落实。1988年1月13日,蒋经国辞世,英名永载史册。
1996年3月,台湾首次总统全民直选,1997年第四次修宪2000年3月民进党陈水扁竞选总统,首次政党轮替,和平交权。
台湾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,人情国情、文化传承有很多相同之处,台湾转型经验是中国高层、底层最值得参考的。
第五:怎样做??
秦永敏先生多年来坚持和平转型并为此付出了二十多年的自由。
我想说“对话”:(1)与执政者对话的前提是平等,看不起、歧视对方是无法促成的,必须相信、崇敬、尊重对方。
(2)从对方身上发现与自己相同的人性,体谅对方的苦,感同身受,产生共鸣,才能成功对话。
在今天看不到执政者善意的一面,只看到比以往更严酷的镇压,我们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、敢于呐喊的良知,行动起来的智慧。
启蒙:生活的意义在哪?用权利意识使人们广泛的觉醒,改变大多民众的陈旧观念,灌输担负怎样的责任,人员数量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。
行动:声音的力量永不如行动的力量,无论暴力还是非暴力,小敲大撞,我都支持。更多人坚守信念,前仆后继地行动,有可能倒逼当权者对政改的松动。
说着容易做着难。怎样去号召更多人?今年是一个审判律师之年,是一个与《美丽岛》相似的拐点,怎样去抓住这个压垮骆驼的机会?如果我们玫瑰家园有五百人站在前面……
建立组织是行不通的,可必须有一些敢于承担、勇于献身的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,这样我们离直选越来越近了。
还有太多太多的话相与大家共商,可是有些啰嗦了,欢迎大家补充、争论。
参考曹思源《东亚转型启示录》
————牛领钗写于2016年1月24日